您好!欢迎访问聂绀弩纪念馆!   

本网站正在建设中,请您提出宝贵意见,并欢迎赐稿及提供相关资料。

网站首页   |   纪念留言   |   联系我们

【关闭页面】聂绀弩活动年表

作者:   浏览次数:3080 次
聂绀弩活动年表

(2011-09-05 21:06:43)


  • 1903出生于湖北京山县城关镇。高小毕业后,因家贫失学在家,将自己的习作寄到汉口的《大晚报》,且时有刊用。同学们戏赠“聂贤人”这一雅号。
  • 1920年,在上海国民党总部工作的孙铁人在《大晚报》上读到他昔日的学生聂绀弩的诗作,大为惊异,马上致信报社总编、好友胡石庵:此生颇有文才,但尚需开拓视野,这样才不至埋没乡间,并邀请聂绀弩去上海。次年,聂绀弩摆脱家庭的束缚,入上海高等英文学校就读。
  • 1922年,由孙铁人介绍,加入了国民党,不久被介绍到福建泉州国民革命军“东路讨贼军”前敌总指挥做司书。
  • 1923年,他又南下马来西亚当小学教员,后到缅甸在仰光《觉民日报》、《缅甸晨报》当编辑时,读到“五四”时期在北京出版的《新青年》,深受影响。
  • 1924年考入广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(黄埔军校)第2期,在这里,他与周恩来结识。
  • 1925年,聂绀弩参加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,在彭湃主办的“海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”担任教官。东征胜利后,他又回到黄埔学习。
  • 1926年初,从黄埔毕业后,他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,在这里,邓小平、伍修权等都是他的同学。大革命失败,对聂绀弩震动很大,他曾表示要加入共产党。
  • 1927年回国后,他先任国民党中宣部总干事,又任南京中央通讯社副主任,以后又兼任《新京日报》副刊《雨花》编辑兼撰稿人。
  • 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”后他积极宣传抗日,因此被迫逃亡日本,在日本被关进监狱几月后被驱逐出境。
  • 1933年7月,他回到上海后,就参加了“上海反帝大同盟”加入“左联”并成为左联理论研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。从此投身到更为进步的文化斗争中来。
  • 1934年3月,聂绀弩受聘国民党汪精卫改组派控制的《中华日报》。当时,汪精卫与蒋介石有冲突,所以报纸时有攻击蒋介石的言论,聂绀弩趁机在该报创办副刊《动向》,成为进步作家继《申报》的《自由谈》之后的又一重要阵地,在反文化围剿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鲁迅给予了聂绀弩积极的支持。鲁迅后来将他1934年的杂文编为《花边文学》,共61篇,其中载于《动向》的就有22篇。
  •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  • 30年代中期,先后编辑《中华日报》副刊《动向》和杂志《海燕》。这时,他以短小精悍、犀利泼辣的杂文,引起读者注意。
  • 抗日战争时期,聂绀弩在桂林与夏衍、宋云彬、孟超、秦似编辑杂文刊物《野草》。
  • “皖南事变”后不久,他在《野草》上发表了《韩康的药店》,从诙谐中体现讥刺,回击了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逆流,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。杂文集《历史的奥秘》、《蛇与塔》,都是作为《野草丛书》出版的。前者杂论社会现象,后者评说妇女问题。后来又以二者为基础,编为《二鸦杂文》出版。解放战争时期,他的散文集《沉吟》和杂文集《血书》出版。《沉吟》通过人物记述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;《血书》是对黑暗现实的针砭、挞伐,并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公布的土地改革文件。
  • 1948年撤退到香港。同年在《小说》月刊第六期发表中篇力作《天壤》。
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聂绀弩在香港办报期间,仍以杂文为武器,批判各种怪现状、怪议论,宣传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。聂绀弩在杂文写作上,有意学习鲁迅的笔法,但又形成自己的风格:行文恣肆,用笔酣畅,反复驳难,淋漓尽致,在雄辩中时时显出俏皮。他的作品多已收录于《聂绀弩杂文选》(1955)、《聂绀弩杂文集》(1981)、《聂绀弩散文》(1981)。
  • 解放后,聂绀弩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,香港《文汇报》总主笔,人文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等职。
  • 1955年被卷入“胡风事件”,被隔离审查。1957年被错划为“右派”分子,送往北大荒劳动。1974年又以“现行反革命罪”被判无期徒刑。
  • 1979年正式平反昭雪。 同年9月,聂绀弩受聘担任人文社顾问。
  • 1981年1月,聂绀弩出版了《中国古典小说论集》。他研究《红楼梦》的系列文章,如《论探春》、《论小红》等篇,多精警之论,为很多人所激赏。
  • 1986年3月26日病逝于北京,享年83岁。